책 이미지

책 정보
· 분류 : 국내도서 > 소설/시/희곡 > 우리나라 옛글 > 산문
· ISBN : 9791187806158
· 쪽수 : 658쪽
· 출판일 : 2016-12-30
목차
凡例……5
東陽尉申公文集序 | 李敏求……51
樂全居士自敍……52
樂全堂集 卷一
詩
五言古體
贈玄洲【海嵩尉尹新之】……57
夷門行……57
感述……58
早春漫吟……58
乞巧詞……58
感遇……59
述懷……59
擬古……59
其二……60
其三……60
其四……60
其五……60
久雨後謾書壁間……61
有感……61
其二……61
晝睡感懷, 次陶淵明……62
東岡相公挽【李公恒福】……63
秋日村行……64
曉發淸平……64
其二……65
其三……65
其四……65
其五……65
其六……66
其七……66
其八……66
其九……67
其十……67
村行詠李楨畵……67
偶書……68
五子詩……68
完山崔【鳴吉】子謙……69
德水張【維】持國……69
錦城朴【瀰】仲淵……69
延城李【明漢】天章……70
十子篇……70
感懷寄子容……71
晩出詠歸門……72
別鄭從事子容候詔使于鐵山……72
臨湍舟中, 放筆示玄洲……73
感興……73
古意奉贈潛窩舅氏……74
其二……74
其三……74
贈海眼弟子……74
水雲亭漫吟……75
楓岳山人雙仡將入山修道, 述懷三百言以贈之……75
贈羅安東【萬甲】……77
吾友吳學士五十無子, 只有一女, 婚嫁產育。 女雖婦人乎, 德性才藻聞於世, 偶感疾不起。 學士悲傷無聊, 將葬求輓詞於交知, 余乃愴伯道而憐潘郞, 則效古風一闋以引之【學士名竱】
……77
寄畸翁【鄭公弘溟】……78
李德輿來訪, 試酌亂吟【碩基】……78
和陶《九日閑居》, 贈直夫【李公敬輿】……79
和陶詩題紙署小樓……79
其二……79
送沈文徵宰海縣【東龜】……80
偶閱陶詩, 有感寄谿谷【張公維】……81
其二……81
早起寓感, 用淵明《九日》韻……81
和陶《歸田園》韻……82
其二……82
夜夢畸翁, 與之沾濡, 覺來悵然有懷……83
和李謫仙《紫極宮》韻……83
贈雪玄……84
李子陵斜川莊帖, 次淵明韻【景嚴】……84
亂後歸故山書事……85
病中夢畸翁, 走筆訊仲淵……86
病中次簡齋《書懷寄友》韻……86
其二……86
其三……87
其四……87
其五……87
其六……87
其七……88
其八……88
其九……88
其十……89
分水店醉中口呼……89
圓通寺與李留相【景稷】、趙上舍【錫胤】醉呼, 用爾字韻……89
其二……90
其三……90
入毗盧洞口呼……91
四仙亭席上醉呼, 贈李太守克甫兼示子時……91
鏡湖記遊……92
其二……92
山居書事……93
其二……93
其三……93
其四……94
其五……94
其六……94
其七……94
其八……95
村興……95
其二……95
其三……96
感述……96
其二……96
其三……97
寄人……97
次子時韻……97
酬道源……98
夏日山中……99
其二……99
其三……99
其四……99
七言古體
短歌行……100
有感……100
迎神雜詞……101
公子行, 贈甑山韓太守亨甫【會一】……101
秋夜思……102
有書……102
贈李子時宣慰倭使之行……103
雪後晩眺……103
憶昔行……104
題閔士尙用拙堂【聖徽】……105
四僧行……105
余求李澄畵, 用故絹布裁爲數幅。 或謂“李生國手, 遊貴家, 日掃好東絹, 豈肯涴此弊質?”, 余遂題古風一首以勖之……106
直廬醉中, 贈右司馬畸翁兼示李學士【尙質】……107
贈徐都司【啓祚】……108
題金神寺僧卷子……109
送柳使君【穎】赴杆城……109
謝李東州惠紙……110
次淸陰《淸平錄》韻……110
寄翼就【黃公一皓】……110
放船行, 寄舍弟汝萬【翊全】……111
題《聽琴亭圖》……112
放歌, 次東州山人《九日風雨歌》……113
樂全堂集 卷二
詩
五言律
次仲淵……117
偶興……117
秋至……118
題敏玉軸……118
病吟……118
自遣……119
其二……119
幽居……119
秋日……120
其二……120
病中……120
山房偶吟……121
記懷……121
偶書……121
憩幸州……122
夜過雲腰寺……122
感述……122
其二……123
其三……123
次四休韻……123
春城吟……123
寓感……124
過潛谷……124
阻風投宿李碧梧別墅贈之……125
豐壤途中……125
其二……125
屈雲驛……126
仲淵席上別士以, 感念君美之逝……126
超然臺途中……126
秋懷……127
無聊疊前韻……127
其二……127
其三……127
其四……128
退憂亭韻……128
次君輔韻……128
其二……129
其三……129
其四……129
其五……129
其六……130
其七……130
其八……130
其九……130
其十……131
其十一……131
其十二……131
峽中……131
其二……132
客懷……132
次牛川夜吟……132
題君輔江舍……133
幽懷……133
久雨後舟行……133
送大載兄歸見仲舅謫所……134
其二……134
送子威兄南中之行……134
其二……134
道峯書院口呼……135
和崔子謙韻……135
送辛寧越【喜孫】之任……135
到孔巖口呼……136
陽川途中……136
次子謙陽川壁上韻……136
客中……137
寄湓津守李兄大載……137
江行……137
用期字寄巴陵徐使君……138
次東广韻, 贈積石寺主……138
贈眞一上人……138
枕流樓晩眺……139
草堂……139
其二……139
漫興……140
杞泉悼亡, 爲賦一章……140
送朴仲文赴興陽【漪】……140
壬申寒食省墓, 舟中感吟……141
重陽省掃金浦墓下, 到望海庵, 贈戒淨往江都……141
龍津……141
次僧軸韻……142
謝盧陽川【守植】携酒來訪……142
寄天章……142
贈杆城守李汝固……143
贈雙仡……143
其二……143
李副率【洵】輓……144
四月五日, 率昪兒掃墳, 舟中書事……144
贈人按湖南節……144
憩松川……145
草堂……145
寄竹陰【趙公希逸】……145
偶吟贈姜復而【碩期】……146
題金堤披襟閣……146
訪水落瀑布……146
睡起……147
送宋淸河【希進】之任……147
辛寧越【喜業】內輓……147
病中吟得, 寄子謙……148
其二……148
其三……148
贈印堅……148
次淸陰《淸平錄》韻……149
次遲川韻, 贈後上人……149
李僉知【勸】挽……149
舟中次白石韻【洪茂績】……150
洪監司【命耇】輓……150
懷畸翁……150
溪上……151
次澤堂韻, 書義相軸……151
江村書事, 寄趙子長【啓遠】……151
一架亭飮次韻……152
踰洞仙嶺……152
寓感……152
書院曉吟……153
憩金水亭……153
其二……153
下嶺……154
三藏菴贈義瑩長老……154
出洞……154
高城海山亭……155
其二……155
杆城途中……155
別楡寺僧雄上人……156
村居雜興……156
其二……156
山中書事……157
其二……157
其三……157
其四……157
其五……158
其六……158
其七……158
其八……158
其九……159
與族弟李袤小酌蒼然亭……159
辭朝……159
振威路中……160
楊根……160
眠牛嶺……160
新居雨後……161
偶題新居……161
其二……161
其三……161
其四……162
持國挽……162
贈自隱……162
謝漢原問訊……163
蒼然亭, 與從弟君弼、從子㬊小飮……163
其二……163
寄鄭達源【沄】……164
謝林監司【墰】……164
早起口占, 錄示汝萬……164
書戒淨軸……165
其二……165
次僧軸韻……165
學圃堂爲杞翁作……166
書李一相扇頭, 寄示白洲……166
金相國夫人遷葬輓……166
雜興……167
其二……167
贈玄益上人……167
贈憲師……168
次軸中韻, 贈慧浩……168
舟中口占……168
舟行……169
送韓監司【興一】按關東……169
題贈崔奇男……169
五言排律
余於九月初吉, 偸暇携兒輩, 入天磨、聖居看朴淵, 歷古都拜花潭先生廟, 具舟石壁, 信宿而歸。 龜原君適在其別業, 酒食相勞, 亦一奇遇。 從者有奴客能詩, 韻釋談禪, 篴人弄新聲以侑之云, 龜原徼余留題……171
毗盧峯二十韻……171
淸澗亭見子時寄詩, 又用毗盧峯韻, 賦海却寄……172
次最兒白雲樓五十四韻……173
樂全堂集 卷三
詩
七言律
奉和聖製……179
雪後……179
戊申立春應製……180
七月晦有感……180
和玄洲……180
奉送尹監司【昉】出按嶺南……181
暮春偶書……181
雪後率占贈子長……181
訪鳳洲莊……182
山房排遣……182
其二……182
其三……182
其四……183
訊海外謫人……183
次仲淵城西新宅成有作韻……183
其二……184
送九畹丈赴京……184
謾興奉次芝峯先生韻……184
春川客中, 次東坡韻……185
同正國、持國、仲淵、君美飮, 夜罷。 仲淵以一律示諸益, 持國、仲淵互相酬報, 率命僕立促。 不復硏究, 秪見其致耳
……185
其二……185
雨霽喜述, 用霖字韻……186
其二……186
贈潤上人……186
其二……186
次仲淵……187
贈君弼省覲泰安郡……187
村興……187
其二……188
其三……188
其四……188
舟中口占……189
其二……189
感吟……189
客中志苦……190
其二……190
秋日書懷……190
其二……190
其三……191
其四……191
病中錄奉仲淵, 兼示白洲……191
送許惟善避地關東……192
村興……192
辛酉, 奉親庭歸故里述懷……192
奉送叔父赴泰安……193
次君輔韻……193
乙丑, 以迎慰詔使大監王敏政、胡良輔于碧蹄, 賦寄知申事金淸陰……193
郊莊卽事……194
酒席次韻贈李通川【井男】……194
送尹白沙按關西兼體察八路……194
和觀海韻……195
贈子長……195
謾吟……195
觀海次白洲韻, 索別語。 時觀海拜完山尹, 不克赴……196
其二……196
自陵下歸家, 病尤劇。 口占一律, 錄示張司寇、朴都尉、李少宰、鄭樂卿……196
次東嶽韻……197
其二……197
其三……197
病中讀鄭畸翁詩稿……197
神歇持其師彥機書來謁……198
宗親府大同宴, 次建中韻【永安尉洪柱元】……198
閑中寄觀海……198
偶吟……199
其二……199
謾吟……199
寄觀海……200
次觀海韻……200
其二……200
其三……200
其四……201
其五……201
送咸鏡李觀察【溟】……201
端居卽事和后圃【尹順之】韻……202
觀海示以銀臺唱酬之什, 次韻奉白洲、雙溪兩詞伯……202
贈杆城宋使君【煕業】……202
送韓知事【汝稷】赴京……203
記昨遊, 呈杞翁兼示仲淵……203
病臥舟中……203
奉贈李監司【顯英】按嶺東……204
栗谷書院感吟……204
禁直次李子文韻……204
次東州……205
次東州泛遊西湖韻……205
其二……205
次東州韻……206
其二……206
次東州園林韻……206
次金堤鄭使君畸翁韻, 寄壺山趙太守【昌遠】……207
題許惟善亭子……207
樂樂亭書事……207
贈子時……208
池閣偶吟……208
和石室山人《遊淸平山錄》【金尙憲】……208
贈珪暹……209
舟中寄觀海……209
次觀海韻, 題挹湖亭……210
玩松樓口呼……210
題元化洞……210
萬景臺得子時什, 率易次韻……211
曹溪船潭, 用觀海韻, 示松月禪師【應祥】……211
滯寓馹館, 用子時休字韻……211
重陽滯雨海山亭寫懷……212
其二……212
懷汝萬……212
送金承旨伯厚赴燕京【三首 丙子六月】……213
其二……213
其三……213
聞授摠管, 再疏乞解。 且乞優暇養病, 蒙恩準許, 遂詣闕謝恩, 告歸有作……213
亂後登蒼然亭, 尙有子時題什感述……214
次南坡韻……214
贈僧沖信……214
後均自金剛來訪, 詩以贈之……215
到沙斤院, 憶甲子扈從舊事感書……215
過禿城有感……215
次韓士英韻……216
凌虛閣待月……216
贈洪陽使君【閔應亨】……216
感懷……217
次壁上韻……217
書懷……217
雪後……218
山居書事【八首】……218
其二……218
其三……219
其四……219
其五……219
其六……219
其七……220
其八……220
自新居暮歸……220
移居……221
其二……221
新居……221
斗窩……222
次東州韻……222
贈江陵金使君【尙】之任……222
李正壽席口占【厚基】……223
寄人……223
感秋……223
泛舟……224
次韻却寄許措大【廷奭】……224
其二……224
早春泛上游懷舊……225
德淵新屋成……225
次樂天韻……225
重陽獨坐靑白堂, 書懷遠寄東州……226
水北翁牧西原, 期會於靑白堂。 自淮中赴期, 數日不至, 遂閉戶病吟四律, 充別語【金光炫】……226
遣聊……226
其二……227
雨中寄汝萬……227
汝萬有約不至……227
疊前韻, 酬南坡相……228
其二……228
其三……228
次東州韻……228
其二……229
上鳳林大君……229
附次韻……230
早春遣興……230
其二……230
其三……230
閑居漫興……231
其二……231
其三……231
許生廷奭家醉題……232
呈鳳林大君……232
日本關伯爲其先關伯家康刱大刹於日光山, 遣使平幸成求御筆, 且求我國文人詩章。 命大提學李明漢先製七言律詩, 選詞臣九人和韻送之。 完城、分沙、石樓、澤堂、鶴谷、東村、北渚及余預焉, 汝省以宗伯參之, 皆令諸臣手書彩牋。 上書“日光淨界彰孝道場”八字于綃以賜之……232
次天章韻謝枉訪……233
箭串橋上遲諸公, 俄報吏判坐政, 諸公亦皆有公事云, 馬上口占……233
徐淸風【貞履】來訪, 詩以謝之……233
枕上口占, 寄天章兄弟……234
次直夫韻……234
其二……234
謝閔石城【晉亮】來訪……235
贈別呂襄陽【爾徵】之任……235
寄畸翁……235
送林東野宰南原……236
達城尉輓……236
贈李察訪【尙儉】赴祥雲……236
樂全堂集 卷四
詩
五言絶句
閑居雜詠【書巢】……239
其二【池閣】……239
其三【柳橋】……239
江行……239
感述……240
崔國輔體……240
日夕……240
效崔國輔《四時詞》【春】……240
其二【夏】……241
其三【秋】……241
其四【冬】……241
客中……241
偶占……241
岐灘……242
石門……242
懸燈淵……242
南二村……242
李萬戶亭子……243
平潭……243
其二……243
橫城途中……243
江村……244
其二……244
其三……244
題盆梅……244
春日飮北洞……244
其二……245
擬古怨詞……245
其二……245
其三……245
其四……245
其五……245
其六……246
其七……246
其八……246
其九……246
其十……246
修名不立, 老至何遽? 次李子時韻……247
其二……247
其三……247
其四……247
其五……247
其六……247
其七……248
其八……248
水雲亭【靑溪晩雨】……248
其二【箭郊平蕪】……248
其三【平沙行客】……248
望海寺……249
黔莊松臺醉呼……249
江上送畸翁……249
蒼然亭八詠【砥柱】……249
其二【孤山】……250
其三【爽然臺】……250
其四【龍津縣】……250
其五【孤雲臺】……250
其六【中隱洞】……250
其七【牛川】……250
其八【月汀】……251
感興……251
書扇頭貽克甫……251
庚辰立春醉吟……251
其二……251
曺秀民、宋時曄載酒來別舟中, 書兩子扇頭……252
其二……252
祇送東宮陪杞泉到蕩春臺……252
次汾西韻……252
七槐亭送汝萬赴居山驛, 贈紙衣……253
書座上扇頭……253
時雨亭八詠【後山採薇】……253
其二【花下流觴】……253
其三【三樹槐陰】……253
其四【一池荷香】……254
其五【東籬養菊】……254
其六【南山聽松】……254
其七【擁爐燒栗】……254
其八【開門賞雪】……254
寄杞翁【病中作】……254
乘藁窩戲作……255
病中述懷……255
其二……255
其三……255
其四……255
其五……256
其六……256
其七……256
其八……256
七言絶句
奉和聖製……257
其二……257
禁直曉起……258
至日賦得……258
其二……258
口呼……258
卽事……259
午眠……259
雨夕……259
病眼謾吟……259
閑吟……260
病懷……260
志感……260
重陽……260
宮詞……261
其二……261
其三……261
其四……261
其五……261
其六……261
其七……262
其八……262
其九……262
其十……262
出塞曲……262
塞下曲……263
滯春城送再明還始興……263
夜飮城南, 就之、景三、仲淵、善應、林宗與焉。 夜闌酒酣, 林宗能爲變徵音, 抱膝振響, 傍若無人, 滿座爲之動色。 爲賦一絶, 以紀勝集……263
秋夜……263
贈別再明……264
幽居……264
送春……264
戲賦……264
夜坐……265
題鑑上人軸……265
孔巖待船……265
黔莊雜詠……265
村莊曉思……266
夜吟……266
贈箕城小尹許若虛【實】……266
陶齋【尹昕】用枝字韻疊至, 走謝……266
全州作……267
閑情……267
其二……267
贈僧……267
贈通上人……268
其二……268
其三……268
其四……268
席上口占, 留題龜川郊亭……268
題易安亭……269
近臘日, 與天章、道章飮……269
從畸翁所見飛字, 漫有拙效……269
其二……269
和觀海……270
其二……270
次韻遣聊……270
綾原亭子……270
卽景寄盍歸堂……271
夜雨醉吟……271
贈宋寫官【昌言】赴京……271
七月九日, 別畸翁于鷺津, 回後有感……271
牛川打魚……272
晩春偶吟……272
其二……272
送韓亨甫宰呂州……272
與諸學士飮南宮……273
寄南坡……273
其二……273
贈性淨……273
杞泉宅賦得……274
寄羅夢賚【萬甲】……274
寄語用拙以替言面……274
次淸陰《淸平錄》韻【入山】……274
其二【息庵】……275
其三【舟行】……275
贈金陵使君……275
雪後……275
其二……275
次淸陰韻……276
次韻……276
金化東軒次淸陰韻……276
狗峴贈擔輿僧無一……276
鏡湖上金氏草堂, 用申企齋韻……277
原城逢梁營將信容……277
賦得山海遊歷會心處十絶……277
其二……277
其三……277
其四……278
其五……278
其六……278
其七……278
其八……278
其九……278
其十……279
寒食有感……279
廣陵舟中……279
丁丑十一月二十六日, 携最、晑二兒出城, 渡廣津口占。 是日龍、馬兩將入城, 有郊迎之禮云……279
其二……280
詠隨身物……280
其二……280
其三……280
其四……280
其五……280
其六……281
其七……281
其八……281
次晑韻……281
與建中舟中別……281
次晑韻……282
與楓岳山人雙仡, 伴宿江閣曉吟……282
次靈悟軸韻……282
柬子容……282
德淵舟中……283
書汝萬扇頭……283
戲呈杞泉……283
錄奉畸翁……283
宿陽川客舍……284
酬汝萬……284
次天章韻……284
其二……284
廣陵舟中, 逢聽琴亭主人, 和九峯詩……285
其二……285
次李一相韻……285
謝朴尙之寄訊【遾】……285
贈李襄陽【時楷】……286
其二……286
其三……286
其四……286
其五……286
其六……287
次金道源扇頭韻……287
隋城路上口占……287
贈德隆上人……287
伊山館次思庵韻……288
怡老堂夜酌……288
渡江口呼……288
舟入斗津……288
偶吟……289
松臺主人崔忠一七十餘歲, 康強無恙。 一日敎鄕里兒讀書, 忽聵聵不能語遂卒。 其人沈厚寡言笑, 鄕里稱孝義。 平生漁釣躬耕以養母, 母死不復爲漁。 安貧自適, 晩遇余契甚。 善食酒, 能盡一斗不亂, 蓋隱遯者流也。 手植數松於臺邊故云……289
其二……289
宿水鍾歸路觀鷹……289
晩坐口呼……290
夜吟……290
天章席上和韻……290
舟下廣陵望京城……290
見月次湯站淸陰韻……291
漫吟……291
偶吟……291
感吟……291
樂全堂集 卷五
序
奉送趙同知【存性】歸湖西序……295
送黃雲峯【一皓】之任序……296
奉送李參判【顯英】航海朝天序……298
送李相禮【敏求】宣慰倭使序……300
奉送李判書【廷龜】朝天序……302
送張副察【晩】出鎭西邊序……303
送都元帥張公【晩】出師序……304
奉送季舅氏全州府尹序……307
送閔監司【聖徵】出按關西序……309
奉送季舅氏歸洪陽之行序……310
送吳驪州【䎘】之任序……312
奉送金淸陰【尙憲】航海朝天序……313
送鄭副學【弘溟】出守金堤郡序……314
送韓參判【仁及】朝天序……316
送洪監司【命耇】出按嶺南序……317
送金羅州【尙宓】序……318
贈朴尙之【遾】出按海西序……319
贈義賢序……320
贈希安序……321
贈雙仡序……322
贈守能上人序……323
樂全堂集 卷六
序
壽李母金夫人序……327
壽人序……329
南坡沈公【悅】壽序……331
貞敬夫人申氏八十歲壽序……333
李參贊【德泂】壽序……335
李判書【溟】壽序……337
內兄李正七十一歲壽序……338
貞敬夫人申氏壽序……339
《列聖御製集》序……340
宗儀讌會宣醞契屛序……341
《宗親府有司堂上先生案》序……343
《雲谷集》序……344
《淸虛堂集》序……344
《戴恩堂詩》序……345
《奉先品節》序……346
《平山申氏姓譜》序……347
《楓巖集》序……348
《疑禮問解》序……349
《己卯諸賢傳》序……350
《東岳集》序……351
《柳川先生集》序……353
《仙源先生遺稿》序……354
《五峯別集》序……355
《經世書補編》序……356
《芚菴稿》序……358
《成謹甫集》序……359
《疑禮問解》序……360
《韓山李氏族譜》序……361
《畸庵稿》序……362
《龜谷詩集》序……363
樂全堂集 卷七
記
坎止亭記……367
渙庵記……368
雙樹亭記……369
宗親府重修記……370
退思齋記……371
近民軒記……373
永保亭重修記……374
近水堂記……376
居昌金大司成祠堂記……377
橫城客館重建記……379
隱屛書院重修記……380
遊金剛內外山諸記……381
遊金剛小記【幷七十八則】……389
樂全堂集 卷八
傳
李翁君善傳……403
李瑑傳……404
雜著
蒼然亭說……406
天說辯……406
懦軒說……407
雙仡卷……408
題仇十洲《白描羅漢圖》……409
書後
書宣廟宸翰後……410
書朴錦洲所藏書畫帖後……411
書御批後……412
書庚子實錄洗草帖後……412
書指空畫像軸……413
書李子時《壯元柏行》後……414
書潛窩《游山錄》後……415
書李子時百韻排律後……415
題董太史書後……416
書金伯厚《朝京日錄》後……417
潛谷小像贊……418
書高霽峯手草檄文帖後……418
書李子陵《西行唱酬》後……419
書戒淨軸後……420
跋
《芝峯集》跋……421
《畸庵病稿》跋……422
《琴巖稿》跋 ……422
疏
進先臣文集疏……424
箚
應旨陳言箚……426
請還島田第三箚……427
請辨兩臣心跡箚……428
都摠管辭免箚……430
再箚……430
三田渡碑篆額辭免箚……431
鍾銘書寫式例箚……431
進《皇極經世書東史補編》箚……432
樂全堂集 卷九
書
上姜學士曰廣、王給事夢尹……437
上孫太師承宗……438
尺牘
李汝固……441
寄晉、龜兩甥……442
蔡生員夢硯……442
沈判書【悅】……444
張持國……444
宋僉知【碩祚】……445
程副摠……446
汝萬……446
李左相【聖求】……447
杞泉……448
田闢……448
杞泉……449
朴仲淵……450
汝萬……450
尹判書【暉】……451
李汝固……451
汝固……452
李直夫……453
汝固……454
道源……455
樂全堂集 卷十
墓誌銘
孺人申氏墓誌……459
永昌大君墓誌銘【幷序】……461
淑夫人金氏墓誌銘……463
通訓大夫、行安東府判官宋公墓誌【幷序】……464
昭德大夫、豐山君、兼五衛都摠府都摠管、贈顯祿大夫墓誌【幷序】……466
贈貞敬夫人權氏墓誌……469
贈貞敬夫人許氏墓誌……470
亡婦黃氏墓誌……471
平安道觀察使、贈吏曹判書洪公墓誌銘【幷序】……472
贈貞敬夫人安東權氏墓誌銘【幷序】……480
兵曹參議洪公、貞夫人沈氏合葬墓誌銘【幷序】……482
淑人閔氏墓誌……485
有明朝鮮國贈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知經筵・義禁府・春秋館・成均館事・五衛都摠府都摠管、通政大夫、守忠淸道觀察使、兼兵馬水軍節度使・巡察使崔公墓誌銘【幷序】……486
贈弘文館校理羅公墓誌銘【幷序】……490
古阜郡守李公墓誌銘……492
司憲府大司憲、靑陽君沈公墓誌銘【幷序】……493
比安縣監朴公墓誌銘【幷序】……497
都事李公墓誌銘【幷序】……499
樂全堂集 卷十一
墓表
折衝將軍、守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贈嘉善大夫、兵曹參判、兼同知義禁府事李公墓表……505
淸江先生李公墓表……506
亡室貞淑翁主墓表……507
先府君領議政文貞公墓表……509
忠勤貞亮扈聖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左議政、兼領經筵事・監春秋館事・世子傅、西原府院君、贈諡貞簡公鄭公墓表……510
貞夫人韓氏墓表……514
樂全堂集 卷十二
碣銘
奉正大夫・行弘文館副校理・兼經筵侍講官春秋館記注官世子侍講院文學、贈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 藝文館直提學尙瑞院正趙公墓碣銘【幷序】……519
監役金公墓碣銘【幷序】……521
承議郞、承文院正字權公墓碣銘【幷序】……523
白川郡守宋公墓碣銘【幷序】……524
同知敦寧府事金公墓碣銘【幷序】……526
刑曹參判金公墓碣銘【幷序】……528
李新溪墓碣銘【幷序】……530
敦寧都正沈公曁淑夫人宋氏合葬墓碣銘【幷序】……532
嘉善大夫、漢城府左尹、韓公墓碣銘【幷序】……534
碑銘
輔國崇祿大夫、領敦寧府事、延興府院君、兼五衛都摠府都摠管、贈諡懿愍金公神道碑銘【幷序】……536
輔國崇祿大夫、判中樞府事金公神道碑銘【幷序】……540
奉憲大夫、礪城君、兼五衛都摠府都摠管、贈諡文端宋公神道碑銘【幷序】……544
霽月堂敬軒大師碑銘【幷序】……546
吏曹判書李公神道碑銘【幷序】……548
樂全堂集 卷十三
行狀
亡室貞淑翁主行狀……557
先府君領議政文貞公行狀……559
敦寧府都正閔公行狀……581
兵曹參判李公行狀……583
樂全堂集 卷十四
行狀
錦溪君朴公東亮行狀……595
輸忠翼謨修紀光國推忠奮義協策平難功臣、贈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領議政、兼領經筵・弘文館・藝文館・春秋館・觀象監事、世子師、益城府院君、行崇政大夫、判中樞府事、兼戶曹判書・知經筵・春秋館・成均館事・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益城君洪公行狀……606
宣授高麗國儒學提擧、都僉議中贊、修文殿大提學、贈諡文成公晦軒安先生名行記……612
右議政金公諡狀……614
樂全堂集 卷十五
誄
黃府尹【一皓】哀誄……625
祭文
祭東岡李先生【恒福】文……631
祭亡室貞淑翁主文……632
祭芝峯李先生【睟光】文……634
祭叔父參判公文……634
祭季舅參判李公【命俊】文……635
祭判書潘公【碩枰】文……638
祭判書徐公【渻】文……639
祭延陵府院君李公【好閔】文……642
祭吳敬甫【竱】文……643
祭西平府院君韓公【浚謙】文……643
祭錦洲君朴公【炡】文……644
祭黃文敏公【愼】書院文……645
祭錦溪君朴公【東亮】文……646
祭晉昌君姜公【絪】文……647
祭鄭德餘【百昌】文……647
祭左議政李公【廷龜】文……649
祭領議政吳公【允謙】文……651
壯節公鐵像祠宇重修祭文……651
祭觀察使洪公【命耇】文……652
祭金參判【槃】文……653
祭吳承旨【端】文……654
祭李留守【景稷】文……655
祭睦參判【長欽】文……655
祭李相【聖求】文……656
祭尹監司【墀】文……657